使用者工具

網站工具


research:tags:prtm
Tag

國立屏東大學 即時與嵌入式系統實驗室

PRTM (Period Real-Time Task Model)

中譯:週期性即時工作模型


週期性即時工作模型(Periodic Real-Time Task Model)是由Liu與Layland於1973年所提出[1AUTHOR, TITLE, JOURNAL VOLUME:PAGES, MONTH, YEAR.]。此模型假設一個工作自其初次到達系統後,就會依據其週期時間(Period)反覆到達系統;且每次工作都必須在其截限時間(Deadline)內在處理器上執行不超過其在最差情況下的運算時間(Worst-Case Execution Time,WCET)。若是能順利在截限時間內完成的工作,就被稱為滿足截限時間(Meet Deadline);相反地,若是無法在時限內完成則被稱為錯失截限時間(Miss Deadline)或是截限時間違反(Deadline Violation)。

此模型將工作定義為在系統中定期反覆執行的工作,使用$\mathcal{T}=\{ \tau_1, \tau_2, \cdots, \tau_n \}$來表示一組$n$個週期性的任務(Task),並使用$A_i$、$T_i$、$C_i$與$D_i$分別代表每個任務$\tau_i$的:

  • 到達時間(Arrival Time)
  • 週期(Period)
  • 最差情況下的執行時間(Worst-Case Execution Time,WCET)
  • 截限時間(Relative Deadline)

任務可以被視為是用以產生工作(Job)的樣板(Template),當任務$\tau_i$在時間$A_i$到達系統後,就會立刻產生一個工作(Job,又常被稱為工作實例(Task Instance)),後續每間隔$T_i$時間就會再產生一個新的工作。我們將任務$\tau_i$所產生的第$j$個工作定義為$\tau_{i,j}$,並將其到達系統(也就是被產生的時間)定義為$A_{i,j}$,且可計算為$A_i + (j-1) T_i$;每個工作$\tau_{i,j}$被產生後,被要求在其截限時間前(也就是$A_{i,j} + D_i$)在處理器上執行不超過$C_i$的時間。舉例來說,一個週期性的即時任務$\tau_i$可以定義為$A_i=2$ms、$T_i=10$ms、$C_i=5$ms以及$D_i=8$ms,也就是說$\tau_i$會自時間$2$ms到達系統,然後每間隔$10$ms就會產生一個必須在$8$ms內完成$5$ms運算量的工作$\tau_{i,j}$;當然,我們也可以說$\tau_{i,j}$必須在時間$A_{i,j}+ D_i$前完成執行(對$\tau_{i,j}$來說,$A_{i,j}+ D_i$也可稱為該工作的絕對截止時間(Absolute Deadline))。依定義,若是一個工作$\tau_{i,j}$順利地在$A_{i,j}+D_i$前完成$C_i$的運算,就被稱為滿足截限時間;相反地,若是無法在時限內完成則被稱為錯失截限時間或是截限時間違反。

research/tags/prtm.txt · 上一次變更: 2024/01/09 06:39 由 junwu

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